馬術在線 首頁 馬術雜志 職業(yè)圈 查看內容

黃金歲月——我在首都記者馬術隊的故事

2023-3-27 10:12|來自: 《馬術》2020年8月刊

摘要: 距離當初最輝煌的日子已經有25年了,時間飛逝,恍然如夢。那些黃金歲月,成為了大家記憶深處永恒的光。一、順義賽馬場我們的騎術水平今天與大家聊聊首都記者馬術隊的事。順義賽馬場的建立讓我們感覺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...


距離當初最輝煌的日子已經有25年了,時間飛逝,恍然如夢。那些黃金歲月,成為了大家記憶深處永恒的光。

一、順義賽馬場&我們的騎術水平

今天與大家聊聊首都記者馬術隊的事。順義賽馬場的建立讓我們感覺幸福來的太突然了,甚至有點不真實。你想想,過去你手里拿著錢,滿世界找地方騎馬,還得跟人家砍價。騎完馬,把馬哪蹭傷了,人家可能還會再訛你200塊錢?,F在我們擁有了一個占地500多畝的賽馬場,整個一面西邊的看臺,還有VIP房,有幾十匹馬,可以隨意騎。甚至還有食堂可以吃飯,全天開放。所以說,順義鄉(xiāng)村賽馬場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。我要永遠感謝程春博程 總, 還有胡經理。記者隊1995年夏天成立,常駐的隊員15個,隊長是李蘇,蔡猛和我是副隊長。記者隊持續(xù)了大概 5年,在這5年的時間內,我們名噪一時,出盡了風頭。

首都記者馬術隊參加了兩屆在廣州舉行的中國速度賽馬公開賽,其中最艱難的比賽就是純血馬組的3000米,我們有兩名隊員參加。我們還參加過四川溫江賽馬場職業(yè)選手的對抗賽,取得了比他們更好的成績。這5年中,我們還到內蒙參加了草原90公里穿越的訓練。除了這些大賽,我們每個周末有兩次馬場的常規(guī)賽事,隊員都被編到職業(yè)騎手的班組里進行比賽。如果職業(yè)騎手的技術水平為10分的話,我們的隊員最好技術水平能夠達到 7 分。

參加賽馬比賽是記者隊這些年在順義馬場,在中國馬術界、速度賽馬界的濃墨重彩的一筆。但是我個人沒法講他們的故事,原因是這些比賽我只是充當了觀眾的角色,所以這些故事我就沒法講,不參賽的人沒法講參賽的故事。我只能講我自己熟悉的故事、我經歷的故事。有人可能問,這么大的順義賽馬場要生存,憑什么白吃白喝養(yǎng)你們這十幾個人?其實順義馬場從開辦的那一天就沒想掙錢,因為根本也掙不了錢。搞這個不叫博彩,就叫有獎競猜。它掙不了幾個錢,但是它背后的高爾夫集團公司是掙錢的,是高爾夫集團掙的錢來養(yǎng)馬場,所以也不差我們這十幾個人,不差這十幾雙筷子。另外,我們也會幫助馬場做宣傳,包括一些大型商業(yè)賽事的贊助、馬場內部的管理,我們也都有參與。每周的賽事編班我們也參與,我們與順義賽馬場真的是親如一家。

參加記者隊以后,我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騎術水平:記者隊的其他14個人,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當我的老師。當時我們馬場有兩個教練,一個是孫平安孫教練,還有一個張極人張教練。平安教練以前是內蒙古馬術隊的隊長,專業(yè)的運動員,和哈達鐵教練在德國學習工作了一年。后來來到順義賽馬場,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有關馬的話題,因為他們不論是理論的水平還是實戰(zhàn)的能力都是專業(yè)的。平安教練當時就跟我講,騎馬的最高境界就是“馬上無人,人下無馬”。兩個教練和我們的關系很好,平常一起喝酒,聊天聊馬。當時我比較重,體重200斤左右,他們勸我不要總想著跟著其他人的節(jié)奏跑,活動活動身體就可以了。基本上就等于把我騎馬的事給 pass了。說到體重,還有一個笑話,有一年我們去法國拍馬的專題片。法國馬業(yè)協(xié)會主席讓·德奢威尼見到我之后,開玩笑地指著我肚子說,“中國的法律允許你騎馬嗎?”我回他,中國的法律不限制我騎馬,但是馬不同意我騎它,因為我體重實在太重了。大家哄然大笑起來。后來他說要送我一匹布洛奈馬。法國的布洛奈馬是19世紀在港口和碼頭運魚的馬,就是很粗重的那種大挽馬。當然這是玩笑了,他的意思是我的體重太大了,需要騎挽馬。

二、盡我所能為馬術行業(yè)做點什么

記得有一個周末,比賽完了,觀眾也都散去了,我們大家一起就騎著馬到潮白河邊去燒烤,大概有30多人,有馬場的員工、騎手、教練。我們就在那點著篝火,一邊燒烤一邊喝酒。那是個夏天,夜色很美,明亮的月光灑在潮白河水面上。平安教練給我拉到一邊,說,你體重太大,騎馬的時候要注意安全,別跑那么快,別瘋跑,活動活動就行了。你的馬的理論知識已經積累了不少了,在宣傳上可以多做點事,可以寫點文章。

當天晚上我們開車離開馬場的時候,大概已經有一兩點了。那時候年輕,一兩點回家都好像不算晚,三四點才睡覺。剛要開車走的時候,突然平安教練從他宿舍跑下來,拿出一本書,遞給我說,這本書是他在香港買的,叫《馬》,臺灣出版的一本書,涉及到馬領域的方方面面,比如馬的習俗、馬的起源、馬的品種、馬的故事、與馬有關的民俗等等,包羅萬象。我很高興,就把那本書拿回家去了。

看完這本書之后我很興奮,很長知識,恨不得把這本書抄下來。90年代也可以打印書籍,但是太麻煩,因為書是豎排,而且是繁體字,誰給你打這么多東西,而且這么厚。我看完這本書以后,就按照它背面的地址,給臺灣的這家出版社寫了一封信,說我想買一本這樣的書。過了一段時間,臺灣這個出版社給我回信,說那個書有,但是現在兩岸的支付方式比較麻煩,如果您要是信任我們的話,你就往信封里放三美元,然后我們把書給你寄過去,ok,我就這樣辦了,然后我就得到了這本書。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,很愜意,也很滿足。我們記者馬術隊除了參加比賽,還做一些馬術、賽馬的宣傳。這時候中國馬術協(xié)會也認可了我們的作用,認識到了我們的價值。任命我、李蘇和蔡猛擔任中國馬術協(xié)會宣傳委員會的副主任,主任由馬協(xié)秘書長擔任。在這個時候我產生了一個念頭,我想做一個關于馬的專題片,比如馬術是怎么回事,馬分為哪些類型等等。我把這個想法跟蔡猛、李蘇等記者隊的同仁們探討,他們覺得非常有意義,也是我們記者隊應該做的事。另外我還想辦一本馬的雜志,一邊宣傳賽馬,一邊宣傳馬術。當時我們這個圈子越擴越大,喜歡馬術的人也越來越多,我們跟很多愛馬人都成為了朋友,大家都希望看到有一本專業(yè)的馬的雜志的出現。

三、這事兒成了!

工作之余,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寫作、找資料、打電話、征求專家的意見上。還請教王紹松教授,李文斌教授,他們都是有馬方面的權威,可惜現在兩位前輩都去世了。劇本寫好了,需要找資金。這個時候有一個機會,香港賽馬會的總裁黃志剛帶著他的一些高管到北京來開會,我們就陪著他去這個馬場轉,那個馬場看。我借機跟黃志剛講贊助專題的事,希望得到香港賽馬會的贊助。他說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,后來提了一些具體的要求。然后我就通宵達旦地改劇本,與他們溝通聯系。但是和香港談這件事很不順利,香港那邊不斷地提要求,最后干脆要求我把香港賽馬拿出來專門做一集,介紹香港賽馬。這樣也行,然后我就又改,他們就不斷地給我資料,但總有問題,永遠擺不平。這個時候又來了一個機會,香港的一個老板叫鄭榮斌,他是澳門賽馬會的大股東,大馬主,在澳門馬場養(yǎng)了500多匹馬,是一個大商人。那時他進入大陸跟農業(yè)部合作,在通州搞一個賽馬場,需要宣傳。就這樣,他找到了我們。他在大陸的代表叫李球,我們叫他“球叔”。然后我就把這個想法跟球叔講了,球叔也非常贊同我的想法。

我記得那天晚上是我、蔡猛、李蘇和球叔以及他的員工在一起喝酒,我就給他們講馬的專題片的片頭。片頭我是這么設計的:清早天剛剛亮的時候,太陽還沒有出來,長安街上很安靜,只有很少的騎自行車的人和走在路上的人、稀稀拉拉幾輛汽車。突然長安街“地動山搖”,響起隆隆轟鳴聲,緊接著從國貿橋就沖進來了幾匹馬,涌入長安街。當然整個場面要用電腦做,不能真的讓馬跑到大街上去。大家聽到這個想法后都很興奮。

只不過那時和香港賽馬會談判不成功,手頭只有30萬資金,只能做一點片頭。球叔知道我們的難處,后來幫我們爭取到了一個機會,條件是能夠在5分鐘之內說服鄭榮斌。

按照約定的時間,我、蔡猛和李蘇與鄭老板會面,向他表述專題片的用意、內容等方方面面。他始終不說話。我剛講完他就看表,球叔給我一使眼色,那 ok 吧。后來出來然后借一個空隙,我跟李蘇和蔡猛說,可能沒戲,這老板也沒什么表情。結果又過了一會兒,我正在這發(fā)愁,球叔過來了,一拉我,你明天去公司拿支票!我們一下子都樂瘋了,這事兒就這么成了!

四、一晃25年

一晃25年過去了,我們記者隊15個人,我、李蘇和蔡猛我們3個人已經都退休了,當然他們倆還在工作,蔡猛還活躍在馬圈的一線,比我忙多了,李蘇在弄影視。我們記者隊的這些,比我們小的這些隊員都已經超過50歲了,許多人都早離開新聞單位了。李東、武鐵、馬達、許輝、小葛都去搞影視了,陳彤現在是大編劇,好多黃金時間播的電視劇都是她的作品。王磊是在銀行里做中層干部,還在下面掛職當過市長。趙彤杰現在是中國體育攝影家協(xié)會的副主席。大家都過得不錯,距離當初最輝煌的日子已經有25年了,時間飛逝,恍然如夢。那些黃金歲月,成為了大家記憶深處永恒的光。關于記者隊的故事,關于馬圈的故事,有機會會繼續(xù)和大家分享。

圖、文/李剛 編輯/于明彤

©2011-2025  馬術在線 (京ICP備11042383號-3)     E-mail:horsemanship@vip.sina.com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