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全球最高級別五星級場地障礙賽,在2017浪琴表環(huán)球馬術冠軍賽·上海站(以下簡稱上海 LGCT)中,世界最高排位的近 60 位騎手紛紛前來挑戰(zhàn)。而額爾登·吉日嘎拉是僅有的獲得外卡的四位中國參賽騎手之一,并且是唯一真正的中國大陸“本土騎手”——主要在國內訓練、比賽。對于參加 LGCT 比賽的感受、騎手道路的選擇、國內馬術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他對《馬術》雜志表達了自己的看法。 應該有更多中國面孔參加上海LGCT比賽 我是臨時決定參加比賽的。這個比賽(上海LGCT)辦了好幾年,我一次都沒去看過,因為時間上和朝陽公園馬術世界杯“撞車”。這次,我覺得有機會參加,就和馬主說了,他也很支持我。國際比賽都打到“家門口”了,我想讓關注馬術的人能在比賽中看到更多中國人的面孔。往大了講,這是個民族問題,中國人應當出現在國際賽場上,不論能力強弱。 我給中國馬協的領導打電話,問我能不能參加 LGCT 比賽,他說,你可以參加。上海LGCT 除邀請世界排名前 15 到 20 的頂尖騎手參賽之外,還給了中國馬協四張外卡名額。領導告訴我,中國馬協騎手積分排名前四名才有資格申請外卡,而我在去年的總積分排名第二。 當時我在歐洲,原本是想租馬,但發(fā)現不合適,所以臨時決定買馬。一共才試了兩次,也沒有磨合時間,就在倉促中把它買了下來。這匹馬是一匹 11 歲的騸馬,品種是威斯特法倫。說實話,它也沒有參加過真正的大型國際比賽,只參加過德國當地的賽事,但由于預算問題,還是選中了這匹能力“將將及格”的馬來上海參賽。當我在上海比賽時,馬主看到我的表現激動到流淚。因為只有我們倆知道這匹馬的情況,在別人眼里這是一個秘密。同場競技的馬匹中有世界上最昂貴的馬,考慮到實際情況,馬主覺得能有勇氣完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。 其實中國也有能打較高級別比賽的馬,但是上海 LGCT 的馬匹運輸方式比較特殊——國內的檢疫檢驗標準和歐洲不一致,騎手只能使用從國外“飛”過來的馬,比完賽再讓馬“飛”回去——這就導致了國內的馬匹沒有機會參加比賽。 體驗過LGCT這場國際級大比賽之后,我發(fā)現中國騎手與國際頂級騎手的差距明顯,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騎手參與國際高級別比賽的機會太少。我認為,如果中國騎手今后想要在大型賽事,比如奧運會、亞運會中拿到好成績,就是要不斷參加比賽。現在國內舉辦的比賽也逐年增多,一年有十幾場國際馬聯FEI的比賽,雖然沒達到5星級,2、3星的比賽也很頻繁了。我們只要肯花精力去參與、學習,不斷鍛煉自己,總是有機會的。同時也希望各單位、俱樂部能夠鼓勵地方多舉辦馬術比賽,多給馬術發(fā)展的土壤。 今年只是一個開始。在剛結束的上海LGCT,都是我一個人在單槍匹馬作戰(zhàn),因此,我在各種準備上都處于劣勢。如果說下次還有機會參加比賽,能準備得更加充分,與馬匹的配合時間更長,那么結果一定會更好?,F在,我更有經驗了,可以把相關賽制、障礙難度等信息和參賽的過程與體會傳達給我的同行朋友們,讓更多中國騎手了解,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中國人出現在 LGCT 的賽場上。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技術和比賽上了 我是內蒙錫盟人,馬背上的民族,從小就喜歡馬。13歲那年,我通過了一個馬術學校的招生考試,打算去北京學騎馬。當時家里父母也不同意,因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他們怕我發(fā)生危險。但我還是太喜歡了,堅持離開家鄉(xiāng)。 從93年開始,我如愿進入北京一家馬術學校學習。當時一共有60多個學生,現在堅持在馬圈里工作的只有我和楊富軍教練。96年我畢業(yè)之后一直在做職業(yè)騎手,以比賽為主。2005 年,我邊教學,邊訓練,開啟馬術教練的十年職業(yè)生涯。在這十年里,國內比賽開辦迅猛,而我卻因為工作原因沒辦法參加,心里一直難以割舍,我還是想做一名職業(yè)騎手。 2014年,結束沈陽全運會后,我決心暫別馬術教練行業(yè),回到老家,找了一間馬房打算重新開始。我堅持比賽,也是在這一年,在西塢鄉(xiāng)村馬術俱樂部,我打破了全國超高賽的記錄,跳了 1.95 米,總算是完成了我的夢想。年底又去到廣東贏得了 3 星級比賽。 我經常干冒險的事情,以前經常去跳超高賽,朋友都說,“這哥們兒瘋了”。我也騎過比較年輕的馬參與大型比賽,2009 年,我曾經騎乘一匹 6 歲的馬打全運會,從 1.4 米高度起跳。這幾年,我在比賽方面一直很順利。今后如果年齡再往上,也沒關系,我覺得跳到 60 歲沒問題。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,中國的賽事正在蓬勃發(fā)展,不出國門就能打很多比賽。幾乎每場國內的比賽我都會參加,不論是作為騎手上場參賽,還是學生參賽時作為教練來指導。如果場場比賽都想拿到好成績,不太現實,因此每年我都會給自己定計劃,有目標地著重打幾場比賽。 但同時,我也計劃每年有一段時間去國外訓練,去感受氛圍、磨煉自己。一方面,我想跳出“安全區(qū)”,因為自己已經參加過很多次全運會、錦標賽,心態(tài)上有優(yōu)勢;另一方面,國外的一些障礙的擺放和難度與國內有區(qū)別,因此,我認為去國外學習是有必要的。 但凡走進馬圈,就很難出去了——它有一種魔力。馬對于我來說,像戰(zhàn)友、朋友、孩子一樣。很多詞可以用來形容馬術:驚險、刺激,等等。我很看好這項運動在中國的發(fā)展。 中國的希望在青少年身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現在的孩子更容易接觸到馬術,中國馬術未來的希望還是在青少年身上。 技術上,我們要克服困難,尋找問題。馬匹的能力是有區(qū)別,但要懂得反思自己。我一直在教我的學生,比完賽后一定要鼓勵馬匹,讓馬匹有信心,找自己的問題。在成長與學習階段,從馬匹、他人身上挑毛病,都不是關鍵。 在意識方面,家長、教練、俱樂部要注意正確引導,身體力行,讓孩子懂得吃苦。我當時在馬術學校里學習的時候,什么都做。比如幫忙喂馬、鍘草、整理粉料,早上4、5點,教練就帶著我們一起為喂食做準備。現在最頂尖的騎手,很多都是從馬夫做起的。孩子學馬術,不能全靠教練去教,還要自己鍛煉生存能力。當然,現在學騎馬不會這么辛苦,但是只有吃過苦了,才會懂得珍惜,包括對馬的態(tài)度也會發(fā)生改變。 比賽就是人馬一起上“戰(zhàn)場”,馬就是你的“戰(zhàn)友”,它會害怕,你是“戰(zhàn)士”,就要鼓勵它。我也受過傷,現在腿上還有鋼板,已經6年了。但我還得重新上馬,要鼓起勇氣。 任何一種運動到了頂尖,看的是天賦、勇氣和反應力。在高級別比賽的制速很高的情況下,要把一切雜念排除掉。沒有扎實的功底和勇氣,無法做到。比賽雖然只有一分多鐘,但要按照規(guī)定路線走,同時應付發(fā)生的各種狀況,這是分秒中的反應。 馬和人作為兩種獨立的個體,需要去磨合、配合,這是一種細致、微妙的感覺。最后達到心靈能夠溝通的境界,人才能把馬的潛能充分地發(fā)揮出來。像老將劉同晏和庫布齊,他們人馬的配合我認為是近年來中國人馬組合中最完美的搭檔。 文/尹天姿 圖/由受訪者提供 |
©2011-2025 馬術在線 (京ICP備11042383號-3) E-mail:horsemanship@vip.sina.com